

柳学敏:为农业食品加工注入智能“芯”
发布时间 : 2025-02-23 浏览次数 : 次中新网上海新闻2月23日电(缪璐 )农业自动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覆盖了从播种、生长管理到收获及后续加工的整个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业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年轻一代对传统农耕工作的兴趣下降,加速推进农业自动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0亿千瓦,尽管这一成就令人瞩目,但在智能控制和精准作业方面,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仍有显著提升空间。
进一步来看,农业食品加工作为连接田间与餐桌的关键环节,其现代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和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传统的加工模式效率低、能耗高且易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行业的进步,十大买球平台还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因不当加工造成的损失,仅粮食产后损失就可能占总量的5%,其他种类农产品的浪费情况同样值得关注。为此,在推动农业自动化的同时,我们还需重视农业食品加工环节的技术革新与发展,十大买球平台以实现全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前沿,柳学敏的工作为上述挑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作为武汉轻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资深研究员,柳学敏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农业食品加工技术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她的研究专注于提升加工过程中的效率与精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有效应对农业食品加工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柳学敏不仅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成就,还通过参与多个相关项目并发布高质量论文,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行业内的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工作不仅是对农业自动化推进的重要补充,也为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基于深厚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柳学敏开发了“基于先进计算技术和智能传感器的农业食品加工环境监测平台”。该平台集成了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农业食品加工环境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及空气质量等多个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
此平台不仅革新了数据采集方式,还通过边缘计算技术显著减少了数据处理延迟,使生产管理者能够近乎实时地获取准确的数据反馈。利用深度挖掘和复杂算法处理这些数据,平台为优化加工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引入了预测性维护功能,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这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平台设计注重传感器的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使其能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监测参数和频率,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使得生产管理者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的长期存储与查询来了解加工环境的变化趋势,从而优化生产计划。这种前瞻性的维护策略有助于减少意外停机事件,进一步提升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
柳学敏深知,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价值最终都要体现在实际应用效果上。因此,她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将实验室的发明创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她的“基于先进计算技术和智能传感器的农业食品加工环境监测平台”已经在多个农业食品加工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柳学敏开发的这一平台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还为农业食品加工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随着5G通信技术和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农业自动化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柳学敏指出,这些技术的进步将为农业食品加工带来深层次的变革。未来的行业趋势将更注重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转型,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营养以及独特体验的更高要求。因此,利用数字孪生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实现加工过程的透明化和可视化,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中来,将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而柳学敏将继续探索这些前沿领域,致力于为农业食品加工行业开辟新路径,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完)